拉卡拉支付 | 做好支付安全守门人
浏览次数:4960 分类:新闻中心
日前,在第二届外滩金融峰会上,原中国证监会主席、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资深研究员肖钢表示,数字金融的发展给监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尤其是新业态、新模式的出现,金融和科技的边界日益模糊,数据开放带来的信息安全等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这些也给支付安全的守护带来了新的应对课题。
在持续变化的支付环境和业务背景下,拉卡拉的支付防护系统也在不断地革新。袁晓寒回忆,早期,拉卡拉主要有便民支付及收单两块业务,系统以防和控为主,体现在限额交易的管控层面,他将其称为1.0阶段,那时行业都还没有比较先进的技术手段。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业务的发展,“我们对整个外部风险的形势和一些作案手法的分析和防护也有了新的认识,并引入了专业厂商的风控模块和风险引擎,去应对外部的风险场景。”袁晓寒将这个阶段称为2.0阶段,“这个阶段我们也更加注重风险的管理和合规。”拉卡拉支付风险管理部副总经理吴一青说。
当外部支付环境从卡支付到码支付,越来越先进的欺诈手段出现,需要有更加先进的智能防护系统,于是拉卡拉开始自主研发“天眼”系统。“从整个应用层、引擎层、数据层,完全依赖自主研发的创新能力和技术,它是能够集现在各类智能防护手段于一体,适应拉卡拉创新业务发展的一套覆盖到各个业务场景和流程的安全防护系统。”这便是袁晓寒口中的3.0阶段。
当前,拉卡拉每天的交易量以千万笔计算,在这些海量的交易里快速、准确地发现交易存在的安全隐患,靠人工是无法达成的。这正是“天眼”的工作,它可以每秒监测3000笔交易。更重要的是,它能够针对风险形势变化比较快、复杂的特性快速迭代。袁晓寒提到,“目前我们也在通过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方法,去更好地适应产品业务方面的创新,并保障它的创新是安全的创新。”
近几年,大量承担着中小企业和地区发展重任的中小银行,面临风险集中度高、运营能力缺乏等痛点,需要数字风控等技术的支撑。吴一青告诉我们,拉卡拉总结了自身的成功经验和成熟产品,形成支付安全防护对外赋能的产品,向各个中小银行的收单领域输出。“比如当前不少银行也在做扫码收单,但扫码具体风险如何,有些机构并不够清楚,但这一块恰好是拉卡拉的强项。”吴一青笑道,“这是我们比较自豪的地方。”
当然,支付安全,从来不是单靠智能的防护系统就可以实现万无一失的。有时候,需要跑到系统的前面,据周剑介绍,除了系统的监控,拉卡拉还会把热点舆论事件纳入分析范围,比如长租公寓暴雷后,提前排查从事相关业务的商户;有时候,需要主动出击,拉卡拉目前已与公安部、地方经侦机构建立联动机制,发现可疑交易,与警方深度合作;有时候,还需要做得更多一些,比如帮用户追讨损失,即便阻断风险就已算完成职责,拉卡拉仍通过与银行等机构的联动,第一时间把追讨到的资金返还给用户,而不是正常流程的30天、40天,尽管这会提高运营成本和系统消耗,但“都是值得的,因为这是责任,也是为用户的支付安全体验尽一份心。”袁晓寒说。